老子
老子这个人很聪明,更会思辨。他能更深入的分析自己人类习以为常的,千百万年约定俗称的东西。他会问,为什么会把这个当作美好的东西,把那个东西当作丑的东西。
他个人给出的答案是——美和丑是一个形容词,不是一个事实,这个东西之所为美,是存在一个相对于它,更丑的东西而已。
这就很炸裂。
如果人没看到丑的东西,就不会发现有美的东西,美和丑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谁好谁坏,反而正是有了丑才能让发现了美。
人的感受满足与幸福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这个非常有趣。吃什么东西会让人感到幸福,穿什么样的衣服会让人感到幸福,住什么房子会让人感到幸福。
在上古时期,今天采集了2个野苹果,那就是幸福,在宋明时期吃上白面是幸福,现在去了高级餐厅才能发朋友圈感觉幸福。在商朝住在大木头修建的10亩组成的草房子就是宫殿,就很幸福,因为他人住不上。在明朝估计就要住砖房子,高门大院的四合院很幸福,因为他人住不上。现在大部分人起码得住在大平层或者大豪宅,才能让人感觉幸福。
假如今天吃上2个野苹果,住在山洞里,会感觉到幸福了?别说幸福了,甚至还会感觉凄惨窘迫。同样的外物为什么给人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感受。因为幸福的坐标轴不在于外物本身,而在于自己相对于他人的对比。
所以吃什么是幸福,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到相对于别人更好的东西,人就会感到幸福。穿什么是幸福,穿什么不重要,能穿到相对于别人更好的衣服,就会感到幸福。住什么是幸福,住什么同样不重要,能住上相对于别人住不上的房子,就会感到幸福。
他一下子就触及到了,人生追求的最底层逻辑,追求的美只是追求的相对于丑的美,追求的高也是追求的相对于下的高,追求的善也是追求相对于恶的善。
追求的财富也不是金钱本身,而是相对于贫穷的财富,追求的权力也不是权力本身,而是相对于无权无势的权力。追求的幸福也不是幸福本身,而是追求的相对于痛苦的幸福。
从基因角度来看,人是一段DNA表达出来的躯体,人是被基因程序编辑执行的代码,驱使着人不断竞争和奋斗,去追求永远相对超越他人的东西,财富,金钱,权力,地位,美貌,善良,智慧,一切都是基因为了延续他本身。
“当你意识到自身只不过是段代码的时候,你就会求活的舒心,物欲也随之降低。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了欲望,只是没那么贪婪,可以克制诱惑。”
自己不过是一段代码,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人是被基因程序编辑的代码,驱使着人不断竞争和奋斗,去追求永远相对他人的东西,财富,金钱,权力,地位,美貌,善良,智慧,一切都是基因为了延续他本身。
人穷极一生追求的是大多是形容词,并且是以他人为坐标的形容词。被老子一句点破了。
老子这个作为一个代码个体,参透了造物主这个程序员的思路和目的。
这段代码个体出现,是程序员预先的设置,还是程序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