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漠之野

《王维诗集》-文字描绘的山水画

一、本书介绍 本书共二十卷,现在读完卷四。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一生写的是诗很多。王维最早的诗是他弟整理的,唐代宗时,他弟为宰相,代宗早就对王维非常欣赏,说我早就在诸位王子的聚会上看到王维的诗文,然后代宗要王维他弟去搜一下王维的诗。王维他弟说原来的他哥哥的诗可能有上万首,经历安史之乱战火纷飞,导致诗稿十不存一。最后搜集来只有四百篇,最后献给唐肃宗,代宗褒赏王维的弟弟。

从诗稿成书这件细节来看,王维是少年成名,非常得志。他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是司马。他15岁就写诗,在当时已经成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作于17岁,他经常是诸王的座上宾,一同郊游宴会。然后在21岁中解元,22岁中进士,官致太乐丞,类似皇家乐团副团长。可谓风光无限、大好前程。结果因为一件小事,被人投诉就被贬职到济州任司仓参军。什么小事呢,就是他的下属表演黄色狮子舞,皇帝不在,不能用黄色。

一贬就是五年,然后他又辞官隐居了八年。如此早慧且得志之人,突然遭此跌落,且在最年富力强的年纪,经历十三年的沉寂,打击不可谓不大。在他35岁的时候宰相张九龄把他召回长安,他也从此时已经半官半隐。后来在45岁在蓝田购置辋川别墅,与裴迪等交游,彻底住山上了。

王维,字摩诘,摩诘是佛学用语,寓意“洁净无垢”。他的名字都带有佛教深意,他母亲信佛,他受他母亲印象很深,诗文里常常透露出禅宗之语。

他偏爱五言诗,七言较少。他的诗送别、田园、游览类居多,但几乎每篇都会写景。诗里面的引用的典故,常常来自于《晋书》《汉书》《史记》《楚辞》《水经注》《山海经》《庄子》《法华经》等书外,他的典故常常引用谢灵运的诗。

二、个人理解

他擅长写景,且喜欢写静的场景,他的静包含两种,第一种静是静态,画面的静,第二种静是安静,声音的静。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画》,非常能体现他的风格。“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不看诗的标题,一开始很难猜出来是一副画,且他日常的诗就是这种静态和安静的画面。把动态的画面静止下来,把有声音的场景安静下来,绘成一副画,突出了他对静谧美的偏爱。这也是他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区别只是他没用油墨画下来,而是直接用文字来描绘。他的诗读起来,有一种静的美,这种美让人刹那皆静,心旷神怡。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无一不是静态的美,或者安静的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即使有动的成分也是对静的装点,就像平静的湖面偶而有一只小虫在水面安 静的飞过,让场景的静更一步加深。“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诗里画面常常冷色调。虽然山里冷色调居多,目之所及多是冷色调,但是四月芳 菲、山花烂漫也不可谓没有,不过他的诗着眼一般都在冷色调的事物上,诗里常见的是青山、翠岭、远山,白云,青松,黑石、流泉,白鹭,积雪等。即使是非冷色调的事物,也常常被他赋予了冷色调,诗里的林是寒林,诗里的琴瑟是青弦,树木是深木,猿猴是清猿,草是秋草或者衰草,烟是孤烟。诗里对花、对彩色的描绘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