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漠之野

《经营十二条》后六章

本书看完后,有一种《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经营应用的感想,可见稻盛和夫深受《孙子兵法》影响。尤其贯穿全书的战略思考、客观理性和坚不可摧的意志,但有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更多了人文关怀的浓烈情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后面章节有

7、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8、燃烧的斗魂

9、临事有勇

10、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11、以关怀之心,诚实处事

12、保持乐观向前的态度,抱着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

第七条,坚强的意志,讲的比较有趣。坚强的意志来源于哪里?他说来源于,事情有成功可能性的乐观思想。他不认为一定能成功,但是总有成功的可能性吧,既然有成功的可行性,那就为之而奋斗。

他对于办事牢靠,理性冷静,但生性谨慎,从不犯错的人,在做重大筹划的时候总是敬而远之,因为他们总是泼冷水。他公司聚会的时候,总是让自己旁边坐一个办事不稳妥,但是擅长揣摩上司心理的家伙。他提出高远的目标的时候,总是需要这个人来第一时间附和并且号召大家共同努力,让那些脑子好使、办事利索、但冷静过度、谨慎的家伙不好再张嘴反对。但是具体到规划的时候,他再重用这些谨慎的人去提出项目的难点,做到如何规避,制定非常悲观的规划。最后执行的时候他需要执行岗位都乐观的执行,不准有悲观消极的态度。

他有复杂且有趣的梦想实现理念和人生态度,长期乐观,中期悲观,短期乐观。长期乐观认可好事有发生的可能性,中期悲观完善计划,短期乐观执行,咋一听有点分裂,但是着实有趣。

坚强的意志是内心涌起的“静静的斗志”,这一点是他内心对自己,对未来的理念。80岁重建日航的时候,每周几乎都住在东京宾馆里,中午吃便当,晚上吃便利店的寿司凑合,从早到晚的开会,集中精神,追究具体的经营数字。

第八条,燃烧的斗魂,是对企业内部的。他认为脾气太好,没有吵过架的人应该趁早把社长的位置让出来。“不管说的多么好听,企业经营毕竟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哪怕只有两三名员工的小企业,如果经营者缺乏燃烧般的斗魂,不能保护员工发挥昂扬的斗志,必将必败无疑。”当年,在残酷的竞争中,面对看起来要输的京瓷员工,他说道:“如果向后退,我就用机枪扫射你们,反正逃也是死,不如抱着必死的精神向前冲”。

他有”大家长“理念,认为要向“父亲一样关爱员工”,所以京瓷有免费宿舍,和全面医疗保险甚至覆盖家属。当然他也认为对员工严厉是理所当然的出于爱,据说很少有人能不哭着走出他的办公室。很多人在进他办公室前,都深吸一口气。

他认为意志力和斗争心是把双刃剑。对于那种“大家已经拼命干了,完不成任务也没办法”这种态度的冷静谨慎人,他认为这种人不会危及周围的人。而是有意志力和斗争心的人非常危险,必须提高“心性”,一旦他们持有错误的理念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他的心性,是指提高智慧,和提高利他的理念,方法就是正向的学习。

他对利他和利己贯穿全书在讲解,经营大多是从利己开始的,但是只会利己无法完成企业经营,甚至长期来看最终会失败,决定能否长期生存是必须同时也有利他之心。他认为利己和利他之心应该等比例放大,最好利他比利己多一点。

第九条,临事有勇。这里的有勇是面对企业外部威胁的勇。作为践行“做为人,何为正确”的理念的时候,面对外部阻碍时的勇气。

比如公司扩大规模时,面对当地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插手干预。公司发生丑闻,反社会组织、黑社会组织来浑水摸鱼。他认为需要根据“做为人,何为正确”的理念做出决断。绝不退缩,即使面对威胁,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受到中伤和诽谤,毫不退缩,坦然接受一切后果。哪怕讲自己豁出去也没关系,名誉地位等统统放弃也没关系,再进一步讲,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第十条,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他喜欢这句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稻盛和夫虽然技术人员出身,是40年代 50年代的技术,京瓷这么多年在市场竞争中没拉下,是做精密陶瓷而不是日用品陶瓷。一开始就是做供应给松下等公司电器等精密仪器的陶瓷,后来新技术一波一波不断涌现,经过多轮技术更迭,京瓷现在已经在做集成电路的精密陶瓷。作为一个技术产品企业,这几十年电子和电路技术更新非常快,几十年都没被淘汰,现在还在技术第一线,是非常不容易的。

强调创新时,他和日本的所有企业一样,看重清洁工的工作。“不是每天机械的重复单调作业,而是今天这样试试,明天那样试试,后天在换个其他花样试试,不断考虑清洁方法,一点点地提高清扫效率,365天孜孜不倦‌,每天一点一滴对清洁方法进行改善,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创意。”

所以这里的创新是小创新,或者叫做微创新。当然,京瓷能几十年在电子电路这个技术迭代非常快领域没有落败,技术赶超能力肯定非同一般。

第十一条,以关怀之心,诚实处事。关怀之心,指的是利他之心,做生意要双赢,客户买了我的东西必须有价值,这样经营才有意义,才能经营下去。他在这里讲了利他和利己之心,他认为利己是先天的本能,人人具有,没必要刻意强调,但利他要强调和学习。上面也说过,他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利己和利他等比例放大,利他比利己多一点。

说到利他、关爱之心,他反对赠送面粉和奶粉这种慈善行为,这导致了不劳而食的现象,不能让对方自立。他晚年将个人持有的京瓷股份和现金捐赠给基金会,用于设立“京都奖”,表彰全球杰出贡献者。三个女儿全部没有参与公司经营,他认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大女儿从事教师工作直到退休,次女和普通公务员结婚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三女成为编舞师。

他从年轻时就感到,社会风气中人们常认为经商的人都上不了台面,看来东亚文化差不多。认为商人是追求自己利益的人。即使在现代,抱有这种看法的人也不在少数。他认为这和资本主义文化有关,资本主义社会中,股份公司是属于股东的,而不是员工的。一般人认为让股东价值最大化就是公司经营的目的。而且由于外界这么说,连经营者自己也有愧疚之感,虽然也没做什么坏事。

但他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经营者不是为了增加自己财富而剥削劳动者,而是率先垂范,不辞劳苦,额头流汗,尽力经营,一心守护员工及其家人。这与资本主义社会所讲的经营者定义正好相反。

他反对资本主义这种经营理念。认为员工第一,股东放在后面。他认为企业经营并不是剥削员工,不是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也不是只要经营者赚钱就好。为了让员工高兴满意,经营者拼命努力,这才叫经营。

第十二条,保持乐观向前的态度,抱着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乐观态度他全书多次强调,在结束再次强调。他认为经营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注意保持开朗的心态,若非如此,长期经营很难坚持。

他认为不应该有感性的烦恼。在工作和人生中的确会有各种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样的事情非常之多。在思考问题的瞬间,我们需要烦恼,需要伤脑筋。不过一旦这个问题离开,我们就要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开朗的状态。

抱善心,做善事,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好报,一定会有卓越的成果。他认为日航的得以重建成功,哲学和阿米巴经营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仅仅靠这些日航不可能重建如此快速和成功。他禁不住想,在哲学和阿米巴经营之上,还附加了一种超越我们想象的,用语言难以表述的伟大之力,靠它的帮助,日航才有如此巨大成功。

本书十二条都是讲的自力部分,就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首先贯彻这十二条,然后再能获得两种他力——员工的协助和伟大之力。

他的受日本中村天风影响很深,还有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等人,认同人可以积极干预个人的认知,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人的心灵像庭院,

这庭院既可以理智的耕耘,也可以放任的荒芜。

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

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耘庭院,除去杂草,

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们就要翻耘自己心灵的庭院,

将不纯的错误思想一扫而光,

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

并将它培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