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第四章
书接上回,前面交代了苏小姐竟然诡异的同意了曹元朗的求婚,这个剧情安排让人诧异,因为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剧情显得非常突兀。如果要说有铺垫,还真有些,不过铺垫的是,曹元朗如何丑陋,如何装腔作势,写的诗如何烂。“孕妇的肚子颤颤巍巍的贴在天上”,用孕妇的肚子比喻满月。甚至书中还写出,苏小姐看到月亮想起来曹这首诗,有一阵恶心。当然曹对苏小姐的跪舔之能事,非常谄媚。
在如此诡异的剧情走势下,第四章展开了。方因为失恋闹剧,被过世的未婚妻“丈母娘”嫌弃,被请出家门,只能回到上海方太爷家中。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着实不为过,方老太爷的角色塑造的太好。在这里刻画了一个传统儒学乡绅的形象,好名声,重面子,所谓名声、面子不过是社会地位的外部展示。方老太爷特别喜欢鼓吹儿子,尤其儿子弄个假博士学历来了之后,他在接儿子的时候,特地联系了当地报社现场记录,拍照上报。然后家乡被日军入侵,逃难到上海后。因为经济境况大不如前,不肯雇佣保姆、奶妈给儿媳,不说花费太高,而是借口上海是藏污纳垢之地,当地人太放纵,且奶妈都和汽车车夫有染,奶水不干净。三儿媳肚子大了,他自己研究的中医和邻居庸医说是大肚子病,生气导致的。但是西医医生判定怀孕了,让他没面子,非常不高兴。专心看各种中医古书,研学中医,振兴中医,实则是挽回自己面子。
说到儒学乡绅为什么不说道德,因为道德在这里只是挂在嘴上的,或者要求他人的。一旦道德和利益有冲突,道德就直接丢了。但又贪婪,还想索取名声、面子,必须绞尽脑汁,费尽口舌把不道德事情,强行粉饰成道德的,来挽回名声、面子。作者精确的刻画出来儒学知识分子的虚伪之处,心口不一,或者说口手不一,所谓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
方鸿渐因为失恋闹剧,被赶回家后按照传统道德对儿子训斥一番,但是当儿子拿出来新的大学教师入职通知书后,全然把道德训斥撇到一边去了。等到晚饭的时候已经开始偏袒儿子了,开始数落起来周家这个前丈母娘家说:“商人毕竟是商人,他看咱们方家现在失势了。这种卑鄙吝啬势利的暴发户,咱们不稀罕和他们做亲家”。全然忘了当初周家拿出死去女儿的嫁妆资助他儿子留学,也忘了别人收留他儿子在自己家吃住,且让其在周家的银行工作。
且开始写日记,但日记里都是美化自己,抨击他人,甚至歪曲事实,借他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话,不禁让人联想到孔子晚年修《春秋》。且常常把日记给周围的人展示,连邻居庸医都知道他儿子端午节滥交女友,被自己教育一番后,儿子“为之肃然感悟,愧悔不已”。记录儿子在背后说周家卑鄙吝啬势利,自己教育儿子要“君子自厚而薄责于人”,儿子怎样贴然无词。其实方鸿渐并没有骂周家,方老太爷自己不满意,借儿子的嘴褒贬的春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