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前三章
读了前三章。 本书是1947年出版,通过本书能观察解放前集中在富裕阶层的生活趣事,他们的读书、家庭关系、交友、恋爱、求职等。第三章还没涉及到婚姻,几个主角还没结婚,不过悲剧的序幕已经掀开一角了。
本书开头就充满了荒诞,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被一位热情似火的开放女人勾引,知 道对方有未婚夫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只能自我欺骗是爱情,直到下船时候对方一改前面的热情转而为冷冰冰的面目,让方的内心顿受挫折,又直到远远的看到鲍小姐又同样热情的扑向接船的未婚夫时,这是才发现自己被玩弄欺骗了。但立即就做出诡异的操作,接受了在旁边说风凉话看笑话的苏小姐示好。苏小姐虽然也目睹他和鲍小姐风流快活,但一点也不计前嫌,显示出了苏小姐脑回路的诡异之处,且作者反复的描写苏小姐的诗词才情,把他塑造成才女,把反讽的意境融汇全书。就连被这帮乘客最瞧不起的贫穷、地位低下且贪婪的阿刘被开除时,远远的窥见方鸿渐刚和鲍小姐分了手,又扶着苏小姐的腰走下扶梯,不禁又诧异,又佩服,又瞧不起,无法表示这种复杂的情绪,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出一口浓重的吐沫。
作者钱钟书文笔了得,语言驾驭驾轻就熟,随便一个起手式就耍起一个剑花。用刻 薄的第三视角和洞察的心理分析侧写了等一众人物,从开幕的法国警察到犹太夫妇,从带孩子的中国妇女和苏小姐,从鲍小姐和方鸿渐,甚至船上服务员阿刘都难逃的他的尖刻锋利之笔,一个个都被他从表情到内心,从性格到灵魂深深的刻画分析。尤其对主角方鸿渐的心理和表现,描绘的非常细腻,塑造了一个多情但情感愚笨、懒散却世故聪明,虚伪但心底还算善良,尖酸刻薄但又心肠软弱,爱慕虚荣但又看不上虚情假意,弄虚作假但又良心不安,这个复杂性格的立体角色。
作者的文笔了得,擅长揶揄、反讽、随处摘出来都是一个脱口秀段子。比如描绘方 去相亲时,对方家长喜欢飙洋文。“他并无中文难达的心意,需要借用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描绘在这里见到的一个输了钱想赖账的人竟然是基督徒且还非常虔诚。“坐下之前,还向天花板眨白眼,感谢上帝赏饭”。
尤其对酸腐文人的揶揄讽刺更是细节独到。方见到一位诗人,听说对方 父亲也是诗人之后。说到:“老太爷的诗海内闻名,董先生不愧是家学渊源,更难得是文武全才”,他自以为这算是恭维的算周到了。诗人道:“我做的诗和家父不同,家父年轻的时候做的诗还没有我现在这样高。他到如今还是乾嘉人习气,我一开笔就是同光体。”哈哈哈哈,这个人自大如此,把方直接整的无语不敢说话了。
同来的还有一个不看哲学书的哲学家,方见面客套热情问他,近来在研究什么,他 立即端起来不说话。等苏小姐来了,他特意问方,你刚才问我什么来着。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刻板的回答,要等到主角来的时候才表演,方不是主角,刚才好戏不能开演。然后表演开始,“这句话严格分析起来有点毛病,哲学家碰见问题,第一步研究问题,这是不是问题,不是问题是假问题,不用解决,也不可解决。如果成了问题,要进入第二部,要研究解决。过去的解决正确不正确,要不要修正。你的意思恐怕不是问我研究什么问题,而是问我研究什么问题的解决。”,然后接下来用短短一句话描绘了下几个人的反应。同来方鸿渐惊奇,诗人董斜川厌倦,苏小姐迷惑,赵辛楣喝彩。语言简练老到,绝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