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一卷 part_1
本书作者——柏拉图无需过多介绍,公元前427年出生的希腊哲学家。这本书主要记录他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人的对话。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雅典民主派当权时期,被法庭的民主代表,以传播异端学说,毒害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段传奇法庭答辩。最后苏格拉底在监狱拒绝逃亡,主动饮下毒酒,平静死亡。柏拉图目击全程,对其影响巨大,让其对民主制度失望,重新思考人群和政治。苏格拉底死后不久其离开雅典,四十岁时返回,创建学院,讲学著书。
苏格拉底的进入谈话的方式有点奇怪,是出去参加祭祀表演和庙会回来的路上,被一群人半强迫的方式邀请到当地一家人家进行谈话。
“要么跟我走,要么就干上一仗“
苏格拉底说,“要是我婉劝你们,让我们回去,不是更好吗?”
“瞧你能的!难道你有本事说服我们这些个不愿意领教的人吗?”
从出场的情景来看,这些人对苏格拉底缺少尊重,甚至可以说讨厌。苏在这种情况,依然爱辩论,依然我行我素,引起他人的负面情绪。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存在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的居民代表投票杀害这种可能性。当然,按照苏格拉底的智慧,不可能不预料到这一点,但是毅然坚持传播知识、逻辑、理性,他拥有莫大的勇气。
主人家的老头克法洛斯倒是热情,主动表达了对苏格拉底的喜爱。并且说年龄大了,对肉体上的享受要求减退下来,喜欢上了清谈。苏的回应非常有趣,赞美了克法洛斯丰富的人生经验之后,直接上深度。“人生旅路是崎岖还是平坦呢?”“你已经进入晚年,晚年的情景是痛苦的还是怎样?”哲学家聊天真累哈,上来就问人生大问题。
克法洛斯的聊天非常幽默有趣,先是自嘲了一番,还讲了个有趣的段子。他说,大部分老头都怨天尤人,不过他相对乐观,他认为和性格有关。并且碰到一个乐观的老头,被别人询问,“你对谈情说爱怎么样了,这么大年纪还向女人献殷勤吗?”乐观老头说,“别提了,洗手不干啦!谢天谢地,我就像从一个又疯又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似的”。从这个段子上说明,年龄大了,生理欲望减退,反而减轻了不少痛苦。探讨了欲望的来源和痛苦的原因,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苏格拉底也对这个老头比较佩服,但是为了引起他的谈锋,苏故意激他。“我想一般人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你老有老福,是因为你家财万贯。”看,老苏的确招人嫌。
克法洛斯的回应比较委婉,先说说的不错。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不过他们言之太过了。接下来使用一个别人的话做类比,从侧面非常委婉的论证有钱不是快乐充分条件——有些人有钱不一定能快乐,同时认可有钱是快乐的必要条件——没钱必然不快乐。一个人好人,同时忍受贫困和老年固然不容易,但是一个坏人虽然有了钱,到了老年其内心也得不到满足和宁静。
接着苏问别人,你的钱都是继承来的还是自己赚的。克回应继承了一部分,然后赚了大部分。但是接下来苏的言论颇有攻击性。“我看你不大像守财奴,才这么问。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多半不贪财。亲手挣钱的才有了钱一文想两文。”刚刚克说他自己挣了大部分,苏你是没听到是吧。“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女,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不单是钱有用,而是钱是他们的产品。这种人真讨厌。他们除了赞美钱财之外,别的什么都不赞美。”苏在这里论证有问题,诗人爱自己的诗篇合理,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女合情,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当然也合情合理,讨厌从何而来。并且爱诗篇不等于只爱诗篇,爱儿女不等于只爱儿女,爱钱也不等于只爱钱。只爱钱当然是讨厌。
克回应到,你说的在理。然后苏继续问了一个问题,家财万贯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克回应很有趣,还是讲了个故事。说他以前听到在阳间做了恶,到阴间要受到报应的故事,会当作无稽之谈。现在年老体弱,马上要到另一个世界了,想着说不定是真的,满腹的恐惧和疑虑。钱财的好处也许就在这里,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就不比存心造假和不得已骗人了,从而不必为欠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克这个老头比较有趣,论证的时候总是喜欢讲个故事,比苏格拉底干巴巴的论证有趣多了。
接下来苏格拉底抛出终极之问,究竟什么是正义?难道仅仅实话实话,欠债还钱就是正义吗。并且马上举出一个例子。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他现在要给你要回去,任何人都说不要给他。给了他反倒是不正义的。并且你把这个状况告诉疯子朋友也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逻辑完美,精确地抓到了这条正义准则需要一定的适用前提。克提出的正义标准,即古典世俗标准的正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对个人之间利益的划分,常用于调节个体之间矛盾,维护社群协作。
老头克法洛斯回应你说的对,并且他儿子插嘴继续支持“正义是欠债还钱”,克就把话题让给了他儿子,“好,我就把这个话题交给他和你了,因为我该献祭上供了”(说这就带着笑去祭祀去了)。这个老头出场不多,却有辩论的绅士风度,只要对方说的有道理就认可,绝不耍赖(大部分人做不到),且还能保持友善、克制、礼貌。
他儿子玻勒马霍斯继续开始辩论,正义是欠债还钱。他论述到不应该把武器给朋友,因为对朋友要善,不应该与人为恶。 苏问道,我们欠敌人的钱要不要归还呢?苏问的很巧妙。 玻回答,应当要还,不过我想敌人与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血债血还的意思,回答的也很巧妙。
接下来论证,明显苏格拉底的论证有点逻辑不通。玻信奉“正义是给没给人恰如其分的报答”。苏明显胡搅蛮缠,你喜欢让正义的人保管钱财,是吧。玻回答是的。苏说打架的时候,最擅长进攻的也最擅长防守。善于预防疾病的,也善于造成疾病。是不是善于看守的人,也善是一个高明的小偷。所以正义的人是一个小偷!任何保管财物的都可能会偷,但正义的会减少盗窃的概率。苏这个道理不会不懂。
“老天爷啊,不是。我弄的晕头转向了。”玻有点招架不住。玻不信苏这一套诡辩,再次强调论点,“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苏又抓住逻辑漏洞问,有没有可能,有人会把好人当坏人,把坏人当好人的?哈,苏的逻辑巧妙,一点点漏洞都被他抓住。
玻第二次整理阵线,提出好人是真正可靠的人,不是假冒的好人。苏格拉底再次展示辩论技巧。先开始挖坑,”一个正义的人能伤害别人吗?“玻回答可以。
然后苏问,”受过伤的马,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玻回答变坏。
苏继续问,“人受了伤害,就之所以为人变坏了,人的德行变坏了”,玻也认同。这里有点掉坑里。马受到伤害,马有益的特殊功能受到损害,比如马不能拉车了,不能因此说马的品德受到伤害吧。人受到物理伤害,人有益的特殊功能受到伤害,比如缺少一条腿不能走路,但不能说他的品德受到损害吧。即使是受到心理伤害,也不见得他的品德就变坏吧。
“正义是否也是一种德行呢”,玻回答认同。
“人受到伤害便变得不正义,这也是不能否认的”,玻认同。
然后苏举出两个必然是不能的问题。
“音乐家能使用他的音乐技术,使人变得不懂音乐吗”,玻当然回答不能。
“那么正义的人能用他的正义,让别人变得不正义吗?换句话说,好人能使用他的美德是人变坏吗?”玻回答不能。踩坑完毕。
正义的人会伤害人,人受到伤害便会变得不正义(论证不充分)。而正义是不能通过伤害他人变得不正义。所以两者矛盾。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伤害朋友或者任何人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正义就是还债,而还债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这个定义是错的。”苏格拉底挖的坑逻辑严密,玻认同。
并且苏说这个主张不聪明,如果谁再提这个主张,我们两个合起来鼓而攻之。玻说我准备参加战斗。希腊人有趣,起码玻勒马霍斯如此,一切按照逻辑行事,按照哲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