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三卷 part_4
苏格拉底他们还在审查过滤文艺作品,苏格拉底对堵塞城邦内居民的耳朵,和蒙蔽他们的眼睛这件事情,特别感兴趣。
前文说到他在审查描述人的故事,甚至对文体都进行了规范,反对文艺作品戏剧当中部分使用第一人称描述。他不反对模仿“好人”,并反对模仿“好人”之外的一切事物。苏格拉底真啰嗦,看来他并不是反对模仿本身,归根结底是反对描述非“善”的一切,无关乎什么文体,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无关乎描述对象是神还是人。
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根据这样分类是啰嗦、冗余呢,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展开内容呢。
他们了解这样分类描述牺牲了内容的条理性,但有益于对每一个论点详细的展开论证。从描述对象是神的文艺作品来看论证一下,过滤“非善”内容的必要;然后从描述对象是人的文艺作品来论证一下,过滤”非善“内容的必要。同理,依次展开不同文体,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文艺作品下,过滤”非善“内容的必要。目的是为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论证,为了周全而复杂。
但这样暴漏了一个新的问题。清晰的道理往往没必要详细的论证,反而模糊,推理不正准,逻辑有瑕疵的论证往往非常冗长和啰嗦。冗长和啰嗦的论证往往隐藏着逻辑瑕疵,推理倒置,或者论证不充分。举例,论证1+1=2,相对来说就清晰简单,无需动用智力,只需先天的直觉,即可判断确认。如果要论证1+1=3,得饶一堆逻辑推导,然后在其中一个环节出现bug瑕疵(有意或无意),然后得出了一个错误结论。
复杂的论证往往就代表这个论证本身的逻辑不够清晰和直观,不够理所当然,甚至是错误的。
咱们继续看他审查的内容,也很有趣。
苏:任何我们所关心培育的人,所期望成为好人的人,我们不应当允许他们模仿女人——一个男子反去模仿女人,不管老少——与丈夫争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憔悴,终日哭泣;更不必提模仿那在病中,在恋爱中或在分娩中的女人了。
阿:很不应该。
苏格拉底的对女人的评价别有趣味,他认为女人不管老少都有问题,“与丈夫争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这是说女人没有摆正姿态”,不够做小伏低。“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憔悴,终日哭泣”。这是说女人内心不够坚强。但又做小伏低,又内心坚强,苏格拉底有点既要又要。“更不必提模仿那在病中,在恋爱中或在分娩中的女人了”。如果前面苏格拉底有点挑剔还能理解,现在病中的痛苦,甚至分娩中的女人的痛苦他都不能理解,甚至厌烦,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不知道吗。当然,他还厌烦恋爱中的女人。这已经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对人类常见的情感,痛苦,脆弱,和非理性彻底的否定。
到了现在基本能理解苏格拉底提出一个剥离欲望,情感,只保留冰冷理性的理想国乌托邦蓝图了。尤其结合他前面对死了朋友和死了儿子之后哀伤的批评,他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苏格拉底理智高度发达,但缺少人类常见的同理心情感。
咱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一下。从脑科学来讲,人的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源于前额叶皮层。此大脑区域负责规划,决策,抽象思维和理性判断。并且前额叶除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外,还负责冲动抑制,抑制不合时宜的原始冲动,比如对食物和性等欲望的即时满足。还有负责长期目标导向行为,为了长期目标而放弃眼前的短期快乐。苏格拉底显然这个区域高度发达,或者高度显化。这也是他能提出来用理性节制欲望的方案,同时他也具备这种能力。
人的情感同理心,来源于脑岛和前扣带皮层,此大脑区域负责整合身体感受和情绪状态,能感受和体验他人情绪,就像“感同身受”一样。苏格拉底显然这个区域不发达,或者表达不显化。人的认知同理心,来源于内侧前额叶皮层,此大脑区域负责理解和推断他人的想法和意图,即“换位思考”。苏格拉底这片区域发展很难评判,他如果理解别人的想法,比如热爱自由和情感慰藉,为什么还要极力反对。
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苏格拉底能通过大脑的自我觉察来观测大脑本身,他对自我有高度清晰的认知。他是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和现代神经学知识的基础上,竟然能清晰的区分出人的大脑思维细节。他仅仅通过自我觉察和对外观察,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成为有记载的第一人清晰细分人的大脑思维细节,他把人的心灵分为三部分,欲望,情感,理性,而恰好与今天的脑科学技术对前额叶、脑岛等大脑内部研究成果惊人的对应。
就是说,他自己知道理性高度发达,也知道自己缺乏情感同理心,无法感受他人痛苦,但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他认为这是美德和最终理想。
并且他希望大家也做到这一点,但人的天生差异,导致大家无法都能如他一般。他的自我觉察和理性主导,情感辅助,节制欲望建议,如果作为自我觉察和自我追求的目标,是个人自我觉察的典范和个人精神追求的榜样,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崇。但如果无视人与人的差异,强迫要求大家都如他一般,甚至不惜诉诸制度和法律等暴力手段,那显然是危险且不明智的。
一个高度理性发达和缺乏同理心的人对他个人的生活来说,显然是悲剧,他缺乏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同理心,使其在社会上难以立足,除了日常受到诘难外,最严重的就是他被判处死刑。但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高度理性的智慧个体,却是稀缺宝贵的。他的哲学思想,和对人认知能力的探索,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