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二卷 part_7
在前面苏格拉底在详细讨论正义是怎么来到城邦里,他是通过定义健康城邦内人们的好生活来探讨的。他定义了没有贫困,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是好生活。里面的人们富足、恬淡、平和、简朴、自得其乐。如果城邦内部对欲望不加以克制,在追求超越基本上生存的物质条件之外,继续追求生活舒适和愉悦,重点还有互相对比,产生相对贫困的感觉,会导致贫困、疾病和战争。
按照苏的逻辑,用城邦类比人的心灵,健康的心灵它内部好生活的状态是,没有心灵的贫困,没有心灵的疾病,没有心灵于另一个心灵之间的冲突。当然健康心灵的状态是内心的富足,恬淡,平和,简朴和自得其乐。而发高烧的心灵是对欲望不加以克制除了追求基本的生活必需外,还不断追求额外的舒适和愉悦,更重要的是这种心灵常常和其他心灵对比,产生了“相对贫困”的感觉,滋生了嫉妒和不满足。这种比较和不满足,滋生了内部的冲突和“疾病”起源。
苏格拉底通过巧妙的类比,竟然论证了非常复杂的人的内心状态,非常精彩。从而阐述出健康的心灵的状态,内心正义的来源。即对欲望的有效管理,节制和引导,从而获得内心的和谐和幸福。
咱们继续紧扣主题,苏最终要论证正义的好。来到这里,苏的逻辑已经相对清晰了,正义的好,就是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接下来按照苏的思路继续探讨,城邦战争既然不可避免,那如何控制防止战争对城邦的伤害。
苏:我们且不说战争造成的好的结果或者坏的结果,只说现在我们已经找到战争的起源。战争使城邦在公私两方面遭受极大的灾难。
格:当然。
苏: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城邦,不是稍大一点,而是要加上全部军队那么大,才可以抵抗和驱逐入侵之敌,保卫我们所列举的那些人民的生命和我们所有的一切财产。
苏和格再讨论如何保护城邦免受外部的入侵。他们最终认为不是农夫、商人、鞋匠等临时上战场去打仗,这样战斗力有限,而是需要毕生精力专搞一门——职业化的护卫者,才具备包围城邦的能力。
他们讨论得出,苏格拉底喜欢用认为狗是非常好的护卫者,觉察到敌人要发现的块,如果需要一决雌雄的话,需要斗得凶。因此护卫者需要具备敏锐和勇敢的素质。他们还需要对城邦的人们温和,对敌人凶狠。如何区分判定自己人,谁是敌人,这个非常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因此这里需要智慧。苏格拉底用狗做类比,狗也是后天习得——如何区分自己人和敌人。因此智慧是后天习得,而只有爱智慧本身才能具备获得智慧的前提。所以护卫者的天性基础之一就是爱智慧,同样就是爱学习。
最终他们画出来护卫者需要具备的天性基础,爱好智慧,刚烈,敏捷,有力量。只是具备了天性基础,但是还和真正的护卫者还相距甚远,还需要教育和培养他们。接下来苏探讨如何教育这些护卫者。接下来是理想国里最宏大、漫长也是最具有争议的环节——护卫者的教育。
苏和阿得曼讨论得出,继续沿用教育方式,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古希腊的音乐包含音乐、文学、诗歌,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陶冶心灵。
苏:你知道,凡是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造成什么形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形式。 格:一点没错。
教育当然重要,不过苏显然夸大的教育的重要性,很明显是认为环境决定一切,苏认为通过教育和无限塑造个体。并且完全忽视人的天性对人的影响所占权重。一个人发展是先天遗传(天性),和后天环境(教育)共同的结果。即使受教育个体,具备爱智慧,爱学习等基础天性,也无法通过环境来教育出人的一切。苏还特别强调“生物”,不单只是人,这个显然忽视了生物之间的差异性。一个猴子经过训练顶多能学会马戏团表演,它也很难学会做数学题和写作文。
有了这个不符合逻辑的预设前提,接下来的苏格拉底对教育的一系列奇怪操作都可以理解其原因。
苏:我们不应该放任地让儿童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让他们心灵接受许多我们认为他们在成年之后不应该有的那些见解。 阿:是的。 苏:那么看来我们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变得好的故事,而拒绝那些编的坏的故事。他们现在所讲的故事大多数我们必需抛弃。
苏格拉底要对护卫者儿童收到的信息源,进行过滤。后续最终苏认为需要过滤掉丑恶的故事。
苏:最荒唐莫过于把最伟大的神描写的丑陋不堪。如赫西俄德描述的乌拉诺斯的行为,以及克罗诺斯对他的报复行为。还有描述克罗诺斯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儿子对他的行为,这些故事都属此类。即使这些故事是真的,我认为也不应该随便讲给天真单纯的年轻人听。这些故事最好闭口不谈。如果非要讲的话,只能许可极少数人听,并须秘密宣誓,先行献牲,然后听讲,而且献的牲还不是一只猪,而是一种难以弄到的庞然大物。为的是使能听到这种故事的人尽可能少。
这里是非常有趣的一段。苏格拉底反对当时古希腊对神的行为的描述,尤其是神的缺点。咱们前面在他和格劳孔和阿得曼辩论的时候,还赞美过苏格拉底他追求“真”胜于“好”。但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他一反常态,反而追求“好”大于“真”。当然对神的描述,这种属于神话传说,很难说明内容是真与否。不过苏格拉底在下面讲,即使是真的,也不能随便讲给你年轻人。
有趣的是甚至译者有意规避这段神话细节,也对这一段故事不敢加以展开,那咱们一窥究竟,到底是一个什么丑恶故事。乌拉诺斯和他儿子的故事大概是,乌是第一代宇宙的统治者,他和她的老婆——大地女神盖亚生下许多孩子,但乌比较残暴,他把他其中不喜欢的孩子囚禁在盖亚的子宫深处或者冥界的深渊,让盖亚痛苦不堪。盖亚向所有的儿子们去求助,只有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回应了母亲的请求,盖亚给他一把镰刀。当乌再次降临大地与盖亚结合时,克罗诺斯埋伏起来,用那把镰刀将乌阉割了。乌被推翻,克罗诺斯成为了新的宇宙统治者。
接下来克罗诺斯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预言,他终将被自己的孩子推翻,就像他推翻他父亲一样。为了避免这个命运,克采取了极端残忍扯淡的手段。他的妻子是泰坦女神瑞亚,每次瑞亚生下一个孩子,克就会毫不犹豫地将新生儿吞入腹中。瑞亚对丈夫的暴行感到无比痛苦,当她怀上第六个孩子——宙斯,她向盖亚和乌拉诺斯求助,寻求保护孩子的方法。她偷偷生下孩子,最终使用襁褓包裹的假石头骗过了克。最后他们的儿子宙斯联合自己的兄弟们战胜了自己的父亲,夺得了王位,成为了新的宇宙主宰。
的确很扯淡的杀人夺权的政治斗争故事,并且还是夫妻之间,子父之间的血腥暴力冲突。这种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探讨一番,把儿子囚禁到老婆的子宫和冥界,和把儿子吞入腹中显然不符合客观现实逻辑。但父与子为了争夺政治地位,为了权力的血腥斗争或许存在。
这些人性中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地位,为了权力的贪婪、对他人的不尊重,直接进行血腥暴力的残暴,有时甚至会无视夫妻感情,父子之情。是存在于人性中的真实一面。这种丑恶的真实是应当正视还是遮掩。虽然苏格拉底认为对面真理,真实重要,但是在面对年轻人,假如环境塑造人的前提下,年轻人会受到真实的丑恶影响下变坏,他认为需要遮掩。
当然,主流的教育界接受了苏格拉底的观点,儿童的教育,有代表性的比如影视,是经过分级,尤其血腥、暴力、等内容进行了严格区分,防止未成年人被“污染”。
但只有年轻人会影响吗,成年人在难道不受环境的影响吗。显然成年人也会受影响,尤其缺乏独立思考和意志力薄弱的人。那么是否也存在对成年人的环境审查过滤的必要。如果完全为了真正的善,为了防止人的“污染”审查过滤环境,那审查和过滤的边界在哪里?
在哲学思辨追求“真”,在真理实践需要对“好”让步,那如何区分哲学思辨和真理实践的边界?
并且真理实践层面,为了“好”的目的,到底需要牺牲多少“真”和自由?
“真”与“善”矛盾,也是哲学与政治的根本矛盾。